close

{###_tsaihy/6/1702960161.jpg_###}


【劇情簡介】

一個從小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聞名全歐洲的聲音剪接師?米可出生於托斯卡尼,從小就熱愛電影,因為一次意外,讓他必須永遠與黑暗為伍,只能到政府規定的「盲人特殊學校」就讀,然而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發現他可以透過一台老舊的錄音機將生活週遭的聲音收集並編織成一段段美麗的聲音故事,一個全新的世界向他展開…然而這個生命中重新點燃的希望卻被主張盲人不該擁有夢想的校長硬生生地打斷。即使不被認同,米可仍是朝著夢想邁進,他的熱情逐漸感染週遭的同學,引導著他們重新定義視障者的夢想與能力…。

根據真人實事所改編,米可曼卡西八歲時失去視力,卻憑著對電影的熱愛與聲音的敏銳天賦,成為一位優異的電影音效師,曾經合作的導演含括多位義大利電影大師,例如安東尼奧尼、南尼莫瑞提等,而馬可圖里歐喬達納的《燦爛時光》、佛森歐茲派特的《外慾》皆是出自他的細膩聽覺。

除了真實題材,導演克里斯提諾波頓更融入了70年代義大利動盪的社會狀態,自由意識型態的高漲與社會運動的興起,學生與勞工湧上了街頭抗議所有不合理的政策,就如同米可在盲人學校裡對既有體制的奮力抗爭,透過《聽見天堂》傳遞著一個共通的理念:不論處在何種狀態中,每個人都有勇敢去追求夢想的權利。

-------------------------------------------------------------------------------------------------------

【感想】

意外發生後,當父親帶著米可到盲人學校,也是為盲人的校長向米可父親介紹著學校的教學制度以及學生將會受到哪些訓練將來好成為一名優秀的接線生時,瞭解兒子的父親說「孩子將來要做什麼不用現在急著決定」,但校長卻語帶責備的對父親說「他想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做什麼,你若不能接受事實,就不能幫助他」…
我在想,接受事實是不是就代表應該讓一個人的人生像是被大量生產的產品,什麼都規定好了,只有相同的規格...,影片中的父親就因為接受了事實,卻也明白他所能幫忙的就是找一間學校,讓兒子能夠盡可能的像其他孩子一樣有到學校學習的機會,他尊重孩子有自己發展人生、決定人生的機會。
或許無法接受事實的人是校長,他所接受的只有無法再改變眼睛已經看不見了這件事,是一種出於無奈、無盼望的,而不得不接受,並且他也將這樣的態度教導給跟他一樣看不見的人…

人一旦忘記感恩,覺得凡事都是出於自己的能力,當遇到挫折無法改變時,身上的重擔只覺得更重,受傷得也更深…

當米可自己收集錄製各種聲音,將這些水流、風吹、窗戶喀喀響的聲音…剪接成一段雨過天青,是他對大自然的感覺的感想作業時(原本老師請他們交點字作業),得到了老師的支持,但是校長卻生氣得認為米可破壞規矩而要將他退學,校長甚至未曾聽也拒絕聽米可剪接的帶子…
老師試著告訴校長「他用自己的方式傾聽生命、表達內心,他的眼睛是盲了,但是他充滿活力、熱情、想像力,我們不能剝奪他們表達自我的自由」
校長說「這樣只會傷害他們」
老師希望校長明白「受傷也是一種學習」
校長依舊固執著「你只是跟他們相處,但我卻是他們的一員,自由是我們盲人不能奢求的」

我想,自由的意思一定不只眼睛看得見這樣狹義,的確,看不見讓人的行動變得不像其他人那麼的方便,但不表示失去了所有的行動、思想的能力。校長選擇他認為最安全的方式,也完全相信盲人學童只有這樣才能不受傷害、才能在未來的人生中謀生存養活自己貢獻社會。但人生這麼的長不是只是有飯吃就好了,世界有這麼多的無限可能不是只有關在小小的房間做接線生才是盲人唯一能做的事。

我很喜歡老師告訴米可的一句話…「人有五官,你不過是瞎了眼,為什麼要放棄其他的感官呢?」

校長不明白他失去的其實是更大更重要的東西…快樂、夢想、希望,上帝要賜給人的東西,沒有人能夠剝奪去,除非是自己關起那扇門隔離了原本上帝要給你的祝福…






{###_tsaihy/6/1702960160.jpg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n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